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台灣史前工藝技術專題
The Technology of Taiwan Prehistory 
開課學期
110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人類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有貝 
課號
Anth8023 
課程識別碼
125 D12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水源人302 
備註
可採計研究所區域考古學課程。
限博士班
總人數上限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1Anth8023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台灣史前工藝技術專題
以加工的材質分類,台灣史前工藝技術一般包括如石器、玉器、陶器、骨角器、貝器、木器、鐵器、青銅器、玻璃器等之製造。不同材質雖有不同製造技術,然而部分技術的概念是共通的。這種共通的技術可能來自族群傳統,或同時限的區域傳播。藉由共通技術與特徵技術之比較研究,試以探討史前台灣文化的特徵,及其與周邊區域之相關性。此外,若干工藝技術的遺忘顯然和文化發展的環境相關,也是本課程強調的重點之ㄧ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目標為藉工藝技術比較研究,探討區域考古文化史之相關性。研究者除可深度了解部分史前工藝技術,掌握其發展脈絡外,期待能將之置入現有文化史架構,並進一步有效解決目前學界問題。 
課程要求
選修者必須熟悉台灣史前史,並能讀懂考古遺址發掘報告,故以曾經進行過相關論文研究者為佳。本課程之選修者可選擇探討主題,於課程中須收集相關資料、評論資料與研究、互動研討、報告撰寫等。

評量方式:
上課表現60%,考試(報告)40%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台灣與相關區域之史前工藝技術相關遺址報告、研究論文

單元主題
1. 台灣史前工藝技術概說:各種工藝之技術過程,強調史前台灣之技術傳統與特徵。
2. 台灣周邊區域的史前工藝技術:選擇如東亞大陸、東南亞、日本琉球、太平洋南島語族等區域之工藝技術的傳統與特徵。
3. 舊石器時代技術的傳承:台灣舊石器時代可見的工藝技術,探討其來源,及後來與新石器時代技術的傳承關係。
4. 專題a-1:石質材料的製作與加工:強調原料材質、器物功能與製作技術三者之關係,可包含玉器。
5. 專題b-1:軟質材料的製作與加工:主要為骨角器與木器之加工,強調原料材質、器物功能與製作技術三者之關係。此外,亦須注意與金屬器之發生有無關係。
6. 專題c-1:金屬與玻璃材料的製作與加工:包括金屬器之鍛打與鑄模技術,玻璃的原料與燒製,應著重台灣現有史前資料。
7. 專題a-2:石質材料加工技術的共同傳統:根據現有考古出土資料,探討台灣各地石質材料加工技術的共同性。亦可選擇以玉器為對象。
8. 專題b-2:軟質材料加工技術的共同傳統:根據現有考古出土資料,探討台灣各地軟質材料加工技術的共同性。因現有木器材料較少,宜以骨角器為主。
9. 專題c-2:金屬與玻璃材料加工技術的共同傳統:根據現有考古出土資料,探討台灣各地金屬與玻璃材料加工技術的共同性。須注意本技術和燒製溫度技術的關連性。
10. 期中學習檢討。
11. 專題a-2:石質材料加工技術的傳播研究:本技術與週邊區域的相關性,如石器技術與太平洋區域,玉器技術與長江下游區域。
12. 專題b-2:軟質材料加工技術的傳播研究:本技術與週邊區域的相關性,如骨角器與日本、琉球區域,或木製技術與平埔族關係亦可。
13. 專題c-2:金屬與玻璃材料加工技術的傳播研究:本技術與週邊區域的相關性。本主題強調從原料面探討。
14. 區域工藝技術特徵:整理各區域的技術特點。
15. 材料分布與工藝技術關係:選擇主題正、反面討論原料與技術生成的相關性。
16. 工藝技術的遺忘:史前技術為何消失?是特殊歷史發展過程或客觀環境條件下的普遍結果?
17. 工藝技術對台灣史前文化發展影響:承前一主題,說明台灣史前文化的特徵。
18. 綜合討論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